来源:重庆中小学德育 发表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2322
2024年1月31日,《旅游绿皮书:2023-202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发布。2023年我国家庭人均旅游花费4984元,较2020年增长31.3%,再创历史新高。
相较于跟风式、享受式、打卡式旅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家庭亲子旅行的教育功能。亲子旅行选择单纯的放松?还是实现一定的教育功能?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选择何种方式的家庭亲子旅行?笔者推荐:寓教于乐的家庭亲子研学式旅行。因为这种旅行有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鲜明主题,有借助以小组合作方式实现跨学科应用的项目式任务,有基于真实情感进行交互的情感体验。
主题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
基于学生兴趣的,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旅行主题
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思想。主题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的主题在借助这种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综合设计而来。
例如,如果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我们可以以兵马俑作为研学旅行的主题,选择去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汉景帝阳陵参观。如果学生对大型人造工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选择以水利工程作为研学旅行的主题,去成都的都江堰、宜昌的三峡大坝、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北京的大运河博物馆、安阳的红旗渠、洛阳的黄河小浪底、泾阳的郑国渠等。
主题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提升某专业领域认知的学习机会。其具有的针对性特征不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旅行热情、调动了学习自主性,而且真正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项目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
基于具体任务的,规划体验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旅行路线
小组合作是项目式学习常常采用的探究模式。顾名思义,项目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是将旅行目标设立为一个或者若干个项目,家庭成员采用分工讨论、协商互助的小组合作方式,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增强旅行的实践性与体验性。
路线规划过程最能体现项目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的精髓,它又应该如何规划?笔者给出以下参考步骤:
1.确立项目:依据旅行主题,确立项目总目标。
例如,以兵马俑作为旅行主题,可以确立“分析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兵马俑形象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的项目;以水利工程作为旅行主题,可以确立“调研不同时期中国大型水利工程对当地发展的意义”等项目。
2.分配任务:将总项目拆解成若干任务,分配给每一位家庭成员。
例如,学生负责查阅资料,如各大水利工程修建的时间、修建的历史背景、不同形态的兵马俑主人的生平等。父母负责行程落实任务,如出行方式的选择,酒店及门票的预定等。
3.自主研究:小组成员分头准备,各自绘制一份路线简图。
4.集体论证:小组成员先口头讲解各自考量因素,集体研讨对比不同路线的可行性,最终举手表决选择出一条确定路线。
例如,以距离为核心考量的水利工程主题路线:从重庆出发,先到陕西泾阳的郑国渠,再到河南洛阳黄河小浪底,河南安阳的红旗渠,又到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逆流而上到湖北宜昌三峡大坝,最后抵达成都都江堰,而后返回重庆。或以修建时间先后为核心考量设计路线,亦或以交通为核心考量设计路线均可。
综上所述,项目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人沟通的能力等。
情感体验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
基于真实情感的,挖掘构建模拟情境实施情感交互旅行功能
这种旅行方式注重孩子在旅行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内心压力的释放、家庭矛盾的缓和化解、对于家庭的归属感的回归等。通过参与各种交互性强、情感色彩浓厚的活动,使孩子们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陪伴,并在过程中融入研学元素,以促进孩子的情感的全面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带领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共同参加音乐会,家长陪学生共赏一场视听盛宴;带对运动感兴趣的学生共同攀登五岳名山等。
总之,情感体验式家庭亲子研学旅行是一种注重情感体验和研学教育的综合旅行方式。家庭成员在旅行中,情感与成长同频,情绪与思考共振。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亲子研学式旅行是一种融合了教育、娱乐和情感体验的全新方式。它不限于主题式、项目式、情感体验式三种类型,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它又是一种寓教于乐、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互动学习的方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旅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兴趣,获得满足感。
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旅行方式有望成为家庭教育和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作者: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 殷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