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发表时间:2024-02-08 浏览次数:2899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祝大家龙年大吉、幸福安康!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五条精品研学线路,各位朋友们可以在假期里带着孩子去打卡,快来看看吧!
一、研学背景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隋唐时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繁荣,水运也发达,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以洛阳为中心的城市应运而生。其城市建筑风格独特,技艺高超,充分展现了隋唐文明的辉煌。特别是洛阳的应天门,它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见证了隋唐时期城市规划的宏伟与精细。这次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将前往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亲身感受这座古老建筑的风采;通过现场观摩和专业讲解,了解到隋唐城市建筑的风格、特点以及历史意义,增强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尊重。
此外,隋唐时期修建的大运河也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这条纵贯南北的人工河流不仅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在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将参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了解大运河的开凿背景、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通过珍贵文物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他们将领略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研学主题】梦回盛世隋唐 溯源千年运河
【研学地点】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适用对象】3-4年级;5-6年级
【课时安排】一天
二、研学目标
(一)了解隋唐时期城市建筑的特点、风格及演变过程。
(二)掌握大运河的开凿背景、历史进程及其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遗址和文物,发现隋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锻炼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结合历史、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全面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
(五)培养学生对隋唐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研学资源
应天门是昔日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1400年前,凡朝廷需要举行重大庆典或外交活动,多数情况下都会在应天门举办。这座城门,见证了隋炀帝入主东都、唐高宗诏释百济扶余王、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遣唐使等重大历史活动,被誉为“隋唐第一门”,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建设的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采用历史建筑的外观形制对应天门遗址进行保护性展示,其“双向三出阙”的构造,巍峨壮观、气度不凡。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瀍河与洛河交汇处,占地47.7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是一座国家级运河专题类博物馆。基本陈列“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位于一层和二层,全面、系统展示了隋唐大运河的兴衰历史。三层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多媒体互动体验展,大量运用体感交互技术,讲述一粒米从征收、运输并最终到达东都洛阳的全过程。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作为宣传和普及隋唐大运河这一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将努力打造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四、研学内容
(一)应天门遗址博物馆
亲历隋唐洛阳城营造第一线,了解其“伟大的造城史”。“城池”二字是从何而来呢?为什么人们常说隋唐洛阳城最为壮观,隋唐洛阳城与其他朝代的都城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通过学习一起了解宫室以及城市的由来,了解隋唐洛阳城的历史和城市的分区功能,知道历史的发展,敬畏历史。
(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1.隋唐洛阳事,千年一运河
2014年6月22日,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中国申报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及其周边运河文化均入选其中,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听老师讲述隋唐时期的历史,大运河建造的历史,以及对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隋朝建造如此大工程的意义。
2.溯源漕运,扬帆起航
隋唐大运河的兴建,连接了北方的商业发展,促进了航运的飞速发展。船只对于航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隋炀帝南下浩浩荡荡百余船只盛行,其所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由此可见古代工匠造船技术之发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古时候,漕运是实现粮食大范围转运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趣味互动游戏,了解“一粒米的漕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