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解读《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来源: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04    浏览次数:224736

潘懋元: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期待、鼓励和鞭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这是以教育部名义印发的第一个关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热切期盼,对进一步改进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我十分高兴地读到教育部颁发的第一个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的颁发,体现了教育领导管理部门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肯定,并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也体现了教育领导管理部门对教育工作的引领从经验层次跃升到理论层次,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创新的文化自信。《意见》在指导思想上提出,要“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对我们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期待、鼓励和鞭策。我的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科,培养高等教育学科的理论工作者和具有理论水平的高等教育领导管理工作者。四十多年来,在建立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上,做了一定的奠基工作。由于是土生土长,未免显得土里土气。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是难以达到世界水平。因此,有必要从西方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汲取养料,扩大眼界。但要坚持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因为我们要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而不是对西方高等教育理论的效颦。《意见》共5项20条,对我们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多有鼓励与指导作用。例如,第一项第二条,提出要“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这对于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有多学科的视角,包括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生态学,等等。不能只就教育谈教育,要从不同的学科视角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又如,第三项第十三条提出要“探索教育本质和规律”,这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最基本的任务。教育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教育基本理论(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应当是两条并行而有所交叉的轨道。教育科学研究应是从现实问题的实践中探讨理论,以理论指引现实问题的研究。我所提出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就是从大量的现实现象和历史总结中提升的。然后,我又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来观察多种多样的现实问题。这一探索,在《意见》第三项第十三条得到了明确的支持。最后,《意见》第五项的第十八、十九、二十条,既体现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困难与诉求,也是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全面的关心与支持。第十八条提出“加强党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领导”。第十九、二十条,针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对科研经费投入机制的规范,教育咨询服务制度的建设,加大信息共享的力度,以及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适用、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等,都是我们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所渴求的。当然,这一规范性文件的落实,还有待于上下共同努力。一方面,教育领导管理部门要按文件的精神和具体的规定来领导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单位和个人要切实按照有关规定运作。通过上下协同,我们定能创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局面,推动中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