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时间:2019-11-28 浏览次数:10652
研学旅行是指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近年来,全国中小学大力推广研学旅行,其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广受中小学生好评。国防教育法规定,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当国防教育遇上研学旅行,能否开出繁花、挂满硕果?今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国防教育办公室指导该市各研学基地和研学机构精心设计国防教育研学课程,有机嵌入中小学研学课堂,积极开辟国防教育新阵地,效果令人欣喜,探索给人启示。
行走的国防教育课堂在哪里?
10月10日,参加新乡市封丘县外国语学校举办的国防教育研学活动的学生们,轮流背着“一肩挑”,沿着崎岖小路跋涉十余公里,终于来到“老兵洞”——当年抗战军民造出威震敌胆的石雷的地方。“因为缺乏金属,抗战军民就地取材,用太行山遍地的石头制石雷,反收易伪装、难探测之奇效,日军哀叹‘太行山的石头会炸’。后来,他们进一步创新,以黏土烧制陶罐,填入火药,制成陶雷。”抗战实物收藏家耿风泉一边演示陶雷制作过程,一边讲解,学生们盯着逐渐成形的陶雷目不转睛。走当年险路,复当年情景,触当年故物,一场“穿越时空”的国防教育研学之旅后,学生们感叹,“‘战争物质条件极端恶劣的中国军民,以一切可使用的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这句话背了无数遍,这次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艰辛!”这是今年以来河南省新乡市开展多样化国防教育研学课程的一幕。学生的切身感受反映了研学课程的良好国防教育效果。而就在年初,新乡军分区上下却为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发愁。在新乡市国教办组织的一次中小学国防教育调研中,一位老师坦言,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生活紧张,平时接收的讯息过多,国防教育内容以传单、板书等传统形式进行难以入脑入心。“只占阵地、挤流量远远不够,必须提高国防教育的有效性和接受度。”正当新乡军分区领导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忧思时,今年4月份,在新乡举行的河南省首届研学旅行论坛让司令员王锋钊眼前一亮:教育部门正在推行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走入社会、自然大课堂,在切身体验中学习,新乡市研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极佳平台啊!“鲜活的军事实践是最好的国防教育大课堂,相对于课堂学习,体验性、参与性更强的研学式国防教育会更受青少年青睐!”不久,新乡市国教办举行的国防教育进社会实践课堂座谈会上,国防教育研学的话题引发关注和共鸣。很快,新乡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明确把国防教育纳入研学范畴,把国防教育作为新乡市研学活动的一大特色。新乡军分区与教育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协力将国防教育纳入研学课程体系,将多处驻军营区、国防教育基地、抗战历史遗迹纳入研学基地,多条当年的抗战路线成为研学路线。
国防教育研学平台怎么建?
新兵送走了,可另一些黯然离去的身影却在新乡市红旗区人武部政委王建军脑海中挥之不去:今年征兵工作中,红旗区兵役登记率100%、进站体检率91%,双双创历史新高,然而,体检合格率仅为36%,加之部分青年国防意识淡薄,入伍动机不纯,一次次筛选后,最后大学生征集率逼近合格线。“宣传动员只能唤醒与强化,前提是心里要有一颗爱国报国的种子,一条为了参军报国也要锻炼好身体的弦。”征兵工作总结中,王建军这样写到。小学四年级到高二,这是中小学研学实践涵盖的时段,也是培塑青少年国防意识的关键期。深入调研多家开设研学课程的国防教育基地后,新乡军分区政委田巍说:“国防教育同研学相结合,不只是多一种途径和阵地,更是要借此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让研学实践活动成为青少年从军报国意识培塑的重要阵地!”为整合国防教育资源,协调驻军部队构建研学课堂矩阵,新乡军分区与新乡市旅游局联合指导打造宝泉景区陈赓司令部、小渠惨案遗址等国防教育实践基地。他们还指导五龙山、白马峪等研学基地将静态的参观学习升级为综合社会实践课程。“孩子登上直升机看一看、摸一摸,只能满足好奇心,传统的军营开放日升级为研学课,从直升机飞行原理到陆航部队发展史,从体验步兵突击战斗到学习猎鹰精神,完整的研学课程下来,让他们对现代化国防和军人作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某旅宣传科科长郭成亮感慨地说。为加强课程开发,新乡市国教办与河南省研学协会主动对接,把国防教育研学纳入正在研发的研学课程体系中。军营体验式研学、历史寻访式研学、情景演绎式研学……河南省研学协会执行秘书长卢胜利表示,研学课程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学生要先梳理学过的知识,确定思考的课题,全程带着任务、带着思考学,最终印证观点,深化认识。开展国防教育需要专业力量,新乡军分区持续整合国防教育教员、民兵教练员、专业化军训教官队伍,和学校、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一起,同步严格培训后,担任不同课程的国防教育研学老师和教官。10月31日,新乡市高新区盛景小学在某军事体验园开展一场激烈的战斗体验式研学后,召开了一场隆重的表彰会。“‘侦察员’李胤辰深入敌后,获得重要情报,荣立三等战功。”会后,参加研学的李胤辰表示:这枚“军功章”,他会一直珍藏,直到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换枚真的!”
国防教育研学有什么用?
“练射击真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10月初,一次研学说明会上,不少家长围在研学旅行执行教官王晗身边反复咨询请教。在家长眼中,王晗头顶“枪王、学霸”双料光环。他在第二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总决赛中荣获第二名,又因品学兼优获得河南师范大学“五四青年奖章”。其实,家长们更想知道,研学是否能提高学习成绩?当国防教育和研学课程“嫁接”时,就有家长质疑:“科学、历史等方面的研学内容还有助于考试成绩,国防教育研学有什么用?”这也许是最恶劣的学习环境:昏暗的土屋、手抄的课木、用炭条当粉笔……忽然,儿童团员报信称鬼子来了,只得转移后继续学习。恰恰是这堂抗战小学模拟课让新乡市十三中学学生焦启轩从“真不知道,考第一和玩游戏‘吃鸡’有什么区别”而成绩下滑,到“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重回榜首。对此,新乡市国教办研学教员、青少年心理专家李静并不意外:“起跑线恐慌下,让不少家长不自觉地用知识量化成长,用特长组成素质。岂不知,内无贯通的‘魂’,外无坚固的‘壳’,这样的素质再全再强,只是一个大拼盘,稍遇磕磕碰碰,就有可能摔成一地碎片。”“国防教育研学活动,要换位思考,从自身微视角,自然引导家长与学生认识到成长与报国的一致性,认识到铸国防之魂,就是补‘精神之钙’。”田巍说。意志力、忍耐力、专注力、执行力……由退役军人组成的一家研学课程开发机构总结的国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十力”作用,被新乡市国教办肯定推广后,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多方认可。据新乡市旅游部门统计,9月份开学以来,数十家中小学70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国防教育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卫辉市实验中学、长垣县第二实验小学主动和人武部门联系,探索研学新课程,盛景小学还建起军事色彩浓郁的校内研学基地。一花引得百花香。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其他主题研学活动中,以军事化模式组织得越来越多;研学实践之外,融入国防元素的社团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不少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旅行探索,我们特别介绍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绿道+教育”特色研学经验,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我妈妈是一个有魔法的园丁,她能让所有东西都长得很好……”天府绿道新金牛公园内,一群小朋友紧紧挨着坐在小板凳上,与父母一同分享轻松快乐的亲子阅读。不远处,茶店子小学美术老师王兴强正带着孩子们进行写生。“我到茶店子小学教书已有15年了,这15年间成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可谓是旧貌换新颜。”王兴强指了指身处的新金牛公园,“这次带着孩子们来到绿道上,就是希望他们用画笔记录我们成都之变化,感受天府绿道之美。”这是2019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开展的“金牛绿道行”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场景。近年来,该区探索开展“绿道+”系列活动,以绿道为线,以公园为点,将区域内学校归到线上,落到点上,将全区绿道作为教育教学的新场景,作为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生态教育、户外活动的主阵地,让绿道之美惠及每一个孩子。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把学生课堂从室内延伸到户外,把绿道、公园作为研学旅行基地,通过打造“五绿”研学课堂、构建“班长制”研学管理、创新“绿道行”研学机制等,探索出了“绿道+教育”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新模式。
顶层设计:以绿道为线,以公园为点早在2015年,成都市金牛区就印发了《成都市金牛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在《成都市教育局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又将二者相结合,着重思考如何从主要内容、活动场所、活动目的、工作原则、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突破。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今年4月,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相关部署及省委“绿化全川”行动的新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天府绿道“一轴两山三环七道”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区教育局鼓励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走进社区,走进绿道,走进公共服务公园,分享公园城市治理成果。为此,区教育局特别印发《“金牛绿道行”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拓展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复合空间,让德智体美劳“五育”场所从学校和家庭延伸到社区绿道和生态公园中。把社区和绿道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生态教育、户外活动的主阵地,以绿道为线,以公园为点,将区域内学校归到线上,落到点上。
如何推动研学旅行工作走向深入?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为了做到“有研有学”,成都市金牛区主要从三方面保障,打造“五绿”研学课程体系——举办“绿道展”。在绿道重要节点举办现场绘画、摄影、征文、书法作品展,加大金牛民众对绿道文化及生态文明的关注。开展“绿道诵”。以古代诗歌、现代诗篇、经典美文等为内容,推广绿色阅读理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组织“绿道赛”。组织开展“快乐绿道健步走”、“校园足球进社区”、“护绿护眼挑战赛”等文体活动。开展“绿道唱”。以“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开展“品味成都”“律动成都”等文娱展演活动,让孩子带动社区居民共同争做生态文明卫士,捍卫天府碧水蓝天。推广“绿道护”。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开展“爱绿护绿”“一木环保”生态教育公益活动,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的科技发明。“金牛绿道行”系列课外实践活动将贯穿全年。金牛区将每年4月定为“绿道行”主题活动月,每月22日为绿道固定活动日。届时,将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成都市荷花池小学“爱自然,去自然”金牛绿道行实践课在此基础上,金牛区还积极构建“绿道+教育”研学实践管理机制——实施“班长制”管理。由各班长学校牵头负责,做好片区成员学校课外教学点位的统筹协调与时间安排,形成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合力。实施“教学点”划片。以天府绿道、锦江绿道、熊猫绿道为主线,以新金牛公园、九里堤公园、府河摄影公园、凤凰山公园等9大公园为点,成立14个班长学校。目前,已全部完成班长学校授旗。发挥“抱团式”效益。推动各班长成员学校多校协同,形成清晰的“绿道研学版图”,借“绿道+教育”引爆多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效应,树立金牛品牌学校新形象。
探索“绿道+教育”的新模式
目前,“绿道行”活动已纳入全区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学生综合实践课时计划,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正以按“三步走”计划创新推进“绿道+教育”新模式,各学校持续探索开展“金牛绿道行”系列课外研学实践,探索一条高效益的课外研学实践新路,目前已初显成效。区内的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建立了完备的研学课程体系,形成了八大研学主题课程。这当中有熊猫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茶香文化考察等自然地理类课程;有“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成都博物馆、川菜博物馆参观等人文历史类课程;有建川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训练等励志拓展类课程;有四川科技馆、高校实验室参观等科技创新类课程;有新希望乳业、红旗连锁体验等生产制造类课程等。
区别于传统学校的教师与一些培训辅导机构的教师,研学导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辅导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通过集体出行的方式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进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修炼态度,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加深对自我及社会的认识,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和实践,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发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研学导师必须做出正确和恰当的引导。因此,对研学导师的师德水平也更为严苛。
对待学生,要有正确的定位研学导师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角色,而不是监督或管理的角色,因此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比对学生施加压力的方式更可取,也不需要用成绩来给学生贴标签分等级,只需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进步。对待教学工作,没有功利心当素质教育日渐受到重视,将与升学挂钩时,研学导师应始终专注教学,不因名利的因素影响工作的初心,始终将"让全中国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世界最优质的教育"作为目标。先完善自身,再言传身教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们将时刻接触到研学导师生活中的状态,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学导师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学生的榜样,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优秀的教学技能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与传统课程相比更加丰富,教学方式也与传统课程的讲授型教学方式不同,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实际上,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提高了。
研学导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敬业精神,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究更适合学生的引导方式深厚的教育情怀研学旅行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更丰富的生活中全面发展、快乐成长,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每一位研学导师做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所以说:研学导师自身不仅要有正确的三观认知,更要精准掌握每个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技巧。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就是作为研学导师一定要真正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你才愿意去感知孩子的内心,愿意去发现孩子的心理困惑,才能无愧每一次与孩子们研学的经历,无愧于孩子们阳光灿烂地喊您一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