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发表时间:2023-03-20 浏览次数:3752
3月20日上午,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绍兴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绍兴发布”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雒树刚以视频连线形式参加会议并做专题发言。
以下是其专题发言中关于研学旅行的内容,一起来看。
推动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
研学旅行的概念很宽泛,我这里只讲讲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因为中小学生是当前研学旅行的主体。
研学活动在我国早已有之。南宋诗人陆游曾写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代董其昌讲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主席在青年时期积极倡导研学旅行。1913年,20岁的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流露出壮游天下的想法。1917年夏,毛泽东看到《民报》刊登两个学生徒步旅行全国、一直走到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的报道。受其鼓舞,偕同窗好友萧子升游历湖南。“我们走遍了这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们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毛主席还说:“游之为益大矣哉!登祝融之峰,一览众山小;泛黄渤之海,启瞬江湖失;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1938年3月15日,在抗大学员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这都是讲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
我国学校也早有夏令营活动,这也是一种研学活动。但真正构成研学旅行的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最近十年得到迅速发展。现在,研学旅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渗透率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市场主体也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逆势上涨,显示了强大增长势头。2019年增长至480万人次,2021年达494万人次,超过了疫情前的人数,2022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600万人次,达到历史新高。这种情况在旅游其他门类中,是唯一的。可见研学旅行的需求强劲势头。
在这样的势头下,应着力保持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有三个问题我想强调一下。
第一,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的覆盖率。
这些年,我国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规定,越来越明确。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提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我引了这些文件,想说明一是研学旅行活动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二是政府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越来越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提高覆盖率,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因为实践已经证明,研学旅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我国中小学生的强项是应试,弱项是实践。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的普及化活动,会大大提高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研学产品开发建设,以“学”为中心组织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学”为主不是以“行”为主,研学旅行没有“行 ”肯定不行,也达不到学的效果。但研学旅行中要始终把握“学”是中心、是目的,“行”是途径、是载体。要寓学于行、寓学于游。如果忽视“学”,仅靠“游”去吸引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是主次颠倒,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有没有本事把研学旅行做出水平、做出质量来,主要是看游得好的同时是不是学得好。
现在,研学旅行中最容易出的问题是游有余而学不足。这也是我们应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研学旅行产品的特定性。研学旅行必须与中小学生所学的课程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紧密结合,必须与中小学生兴趣爱好紧密结合。缺少这方面的关注,就失去了研学旅行的针对性。
二是研学旅行一定要体现实践性。研学旅行的本质在于让中小学生亲身体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更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这是研学旅行与其他旅游相比的独特之处,也是研学旅行与课堂教学相比的独到优势。
第三,相关监管要跟上研学旅行市场发展。
现在,我国研学旅行蓬勃兴起,旅行社、教育机构、咨询机构等都争相抢滩研学旅行市场。要看到,我国研学旅行市场刚刚发端,很不健全,研学游市场存在着良莠不齐、高度分散的问题。现在的急迫任务是保持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为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研学旅行市场的监管。首先要有标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标准就有什么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现在我国研学旅行市场监管不到位,从根本上说是缺少标准。要制定研学旅行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有了标准,依据标准严格监管。
同时,要抓紧研学旅行全要素体系建设。研学旅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研学基地、研学线路、研学教师、研学课程、研学安全。这五大要素构成研学旅行的完整链条。现在,我们每个要素都培育不够,五大要素更不能形成有机整体。这都是我们努力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