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行前教育详情内容

二程教育粹言

发布时间:2023-03-14    浏览次数:282

二程作为宋代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方面的语录立意高远,其有关教育目的、修德、思维、方法、勤学方面的粹言,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现择其要者予以选录。

1、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已者,皆自弃也。孝其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程颐)

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圣贤品格。圣人也是平常的人。人人都可以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而作为君子来说,一定要达到圣人的境界才能停止。不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而停止的,都是自己放弃努力的表现。孝敬你所应当孝敬的人,尊敬你所应当尊敬的人,按这样的原则推广开来,爱护所有的人,就是圣人啊。程颢则说,从一个人的洒扫应对上可以观圣贤气象。就是说,从一个人日常洒扫庭除、接人待物上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圣人的品格。

二程将学习的目标定位为成为圣人、又将圣人从高不可攀的神坛拉向现实世界,将神圣不可达到的圣人诠释为人人可到达的境界追求。将学习的目的定位为培养人的圣贤品格,这是二程对教育目的的最高追求。

2、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程颐)

学习首先是为了端正人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培养人的优良的性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3、学本是修德,有德然后有言。(程颐)

学习本来是为了修养人的道德,有了好的道德,才能有好的语言。

4、“德不孤,必有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程颢)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意思是有德之人,不会孤立,一定有亲近的人。一个人树立了良好的道德,众多的善行就会随之而来。

5、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程颐)

德和善日积多了,那么福和禄就会日益完满。

6、古之君子,修德而已。(程颐)

古代的君子,就是因为修养道德而养成的。

7、人思如泉涌,浚之愈新。(程颐)

人的思想就像泉涌一样,往下挖的越深,涌出的泉水就越旺。思考越深,就有新的见解涌现。

8、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无知。(程颐)

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探求所以不会有所得,不发问所以不会得到知识。

9、学原于思。(程颐)

学问就来源于思考。

10、为学之要,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程颐)

学习最关键的是要着眼于思考,思考则有所得,不思考则不得。所以《书》中说:“思曰睿,睿作圣”。思考的人睿智,睿智的人可成为圣人。

11、“思曰睿”,思虑久后,睿自然生。若于一事上思未得,且别换一事思之,不可专守着这一事。盖人之知识,于这里蔽着,虽强思亦不通也。(程颐)

“思曰睿”,是说思虑时间长后,睿智自然出现。如果在一事上思考没有答案,可以换一事思考,不可专门盯住这一件事。大体上人的思维,在这里被蒙蔽着,虽然强思也不能贯通。

12、学者要先会疑。(程颐)

学习要先学会怀疑,才能有进步。

13、学莫贵乎自得,非在人也。(程颐)

学习最可贵的莫过于自己体会,自己理解,非在于别人所教。

14、自得者所守固。(程颐)

自己体会出来的东西,能长久坚守。

15、聪明如何磨去?使之则有,不使则亡。(程颐)

人的聪明怎么会消磨掉?你使用它,就会有,不使用,就没有了。

16、莫病于自足,莫罪于自弃。(程颐)

在学习上最大的害处莫过于自我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自暴自弃。  

17、潜心久当自明。(程颐)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沉下心来思考时间久了,就会明白。

18、士之于学也,犹农夫之耕。农夫不耕则无所食,无所食则不得生。士之于学也,其可一日舍哉。(程颐)

做学问的人对于学习,就像农夫耕作一样。农夫不耕作则没有可食用的东西,就不能生存。做学问的人,对于学习岂能一日舍弃不学呀。

19、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颐)

君子对于学习一定要日日有新的进步,日新就是要每一天都要有进步。不天天进步的人一定会天天退步,没有既不进步又不退步的。

相关研学
相关行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