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
《采蓝制靛》—蓝染非遗手作(小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篇》)是对蓝靛染色工艺的精辟总结。草木染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织物染色的传统工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蓝染作为最富变化性与创造性的草木染,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发展。
费用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适用学段小学

课程时长90分钟

课程类别传统文化河洛文化

相关基地九洲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微信扫一扫
行前教育
行前课程

1、引导学生搜集蓝染衣物和生活饰品,初步了解蓝染的制作工艺,认识植物染色历史。

2、行前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课程详情

一、研学目标

(1) 认识植物染色历史;

(2)了解蓝染的制作工艺;

(3)欣赏不同工艺下蓝染作品的艺术变化,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4)培养学生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二、研学资源

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古人就曾写到“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古人,用最质朴但却永恒的方式,记载下了草木染在我国古代最为浪漫的一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篇》)是对蓝靛染色工艺的精辟总结。草木染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织物染色的传统工艺,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蓝染作为最富变化性与创造性的草木染,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发展。

三、研学对象

小学生(3-6年级)

四、研学时长

90分钟

五、研学内容

1、学习《天工开物》等古籍中关于蓝染的记载,了解古人植物染色历史。 

2、了解蓝染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尝试蓝染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3、通过欣赏不同工艺下蓝染作品的艺术变化,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4、感受蓝染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爱生活的美好情操,体会传统手工艺。

课程安排
费用明细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本文信息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改动及发布本文,否则将视作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九洲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唐宫路街道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