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制作
一、课程背景
拓片,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技艺之一,不仅是记录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极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使用专业的宣纸和墨汁,将碑文、石刻、甲骨、青铜器等文字和图案精确地拷贝出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被遗忘和失传的风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拓片制作研学课程应运而生通过这类课程,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拓片制作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课程对象
小学生
三、课程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学生将了解拓片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其在记录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 学生将掌握拓片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材料准备、上纸、捶打、上墨、起纸、晾干与装裱等关键环节。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来完成拓片制作。
-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将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 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四、课程内容
-
(一)拓片的历史与文化
- 介绍拓片的概念,即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
- 讲述拓片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及在现代的传承情况。
- 阐述拓片的文化意义,它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
(二)拓片制作材料与工具
- 宣纸:用于拓印的纸张,需选择质地柔软、吸墨性好的宣纸。
- 墨汁:用于上墨的墨汁,需选择质量稳定、色泽鲜艳的墨汁。
- 拓包:用于蘸墨并扑打上墨的工具,由棉布、塑料纸、棉花等材料制成。
- 刷子:用于轻轻敲打宣纸,使其入凹槽。
- 塑料纸:用于铺在宣纸上,防止墨汁渗透。
- 其他工具:如剪刀、喷壶、废旧牙刷等。
-
(三)拓片制作步骤
- 清洗石碑或器物表面,确保无灰尘和污渍。
- 刷浆:在石碑或器物表面刷上白芨水或淡淡的乳胶漆,以便宣纸更好地附着。
- 上纸:将宣纸平铺在石碑或器物表面,用喷壶打湿并调整至平整无气泡。
- 捶打:用刷子或木缒等工具轻轻敲打宣纸,使其入凹槽。
- 上墨:待宣纸稍干后,用拓包蘸墨并有序扑打上墨,注意控制墨色的浓淡和均匀度。
- 起纸:待墨色干透后,轻轻揭起宣纸,避免撕裂。
- 晾干与装裱:将拓片自然晾干后,进行装裱收藏。
-
(四)实践操作
-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拓片制作实践。
- 导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 学生展示自己的拓片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