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了解什么是夯土?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
夯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结实、密度大且缝隙较少的压制混合泥块,用作房屋建筑。夯土作为动词时,表示打夯,即将泥土压实。
夯土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干打垒分层夯实土层,这是一种需要众多劳动力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夯土的密度较大,缝隙较少,因此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由于其外露表面呈现手工制作的粗糙感,给人一种稳定、自然、美观的空间感受。
《泥土的记忆》
一、课程简介
夯土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将夯土技术用在了墙体、堡垒、城墙,体现如今保存完后的夯土建筑带着岁月的厚重感,在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孩子们通过通过亲手体验最原始的工艺,泥土在手指尖穿梭,凝结成厚实的保护墙,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读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的真正含义。
二、课程对象:
小学四五六年级
三、研学主题:
体验夯土制作,传承古老记忆
四、研学线路
新安函谷关遗址——考古展示区——教研室
五、课程时长:
半天
六、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地的参观和研学导师的讲解,了解古代关隘和城墙的建筑形制,以及制作夯土的材料、工艺等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进行自由探究,通过观察场地资料,深入思考了解夯土知识;学会如何配料,动手操作,掌握制作夯土砖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力增强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关隘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理解藏在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魅力,帮助树立民族自信。
七、课程实施
(一)行前思考
1.了解新安函谷关的历史,探寻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2.了解夯土的发展历程、制作方法及其文化价值。
(二)行中任务
1.观看新安函谷关视频宣传片,通过影像初步了解研学的对象,到遗址区实地参观关楼遗址、城墙阙台遗迹及考古展示区,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关隘的恢弘气势和厚重历史;通过研学导师设置的问题思考、游戏互动等环节,分小组交流讨论,了解藏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加深对其背景知识的认识。
2.研学导师通过PPT授课,讲述夯土的起源、优缺点、夯土制作材料、方法和技巧等,学生体验夯土制作的过程,寓教于乐,感受古老传统技术的智慧,通过小组配合、动手操作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耐心,让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八、研学评价:
1.研学导师总结,学生总结分享研学成果、心得,拍摄合照、成果展示。
2.完成新安函谷关研学记录日记,完成研学手册。
地址: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东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