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一、研学背景
在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中,洛阳以其独特的地位与魅力,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之源。唐代诗人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用细腻的诗笔勾勒出了古都洛阳春日的温婉与美好。而今天,学生踏足中国牡丹博物馆与洛阳方志馆,与洛阳牡丹结下不解之缘,与千年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中国牡丹博物馆为我们展示了牡丹这一国花的魅力与传奇。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道出了牡丹在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牡丹不仅是洛阳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国牡丹博物馆,学生们可以了解牡丹的起源、发展与传播,感受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研学活动,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牡丹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意义,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除了欣赏牡丹的美艳,我们还安排学生参观洛阳方志馆。洛阳方志馆是洛阳市收藏地方历史文献、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机构,它收藏了丰富的洛阳地方志、历史文献和文物古迹资料。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通过展览、文献和实物展示,系统地了解洛阳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底蕴,更能让他们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学生们将有机会亲身感受牡丹的魅力,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历史知识水平。
【研学主题】鉴赏牡丹国色 厚植乡土情怀
【研学地点】牡丹博物馆+洛阳方志馆
【年 龄 段】3-4年级;5-6年级;
二、研学目标
(一)通过参观牡丹博物馆,学生将深入了解牡丹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及其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栽培与欣赏方式。
(二)在洛阳方志馆,学生将学习洛阳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变迁,增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识。
(三)结合语文、科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学生将能够从多角度理解牡丹文化与洛阳地方志的丰富内涵。
(四)鼓励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研学内容
(一)牡丹博物馆
1.跟随导师沉浸式体会以花为媒,并和牡丹仙子一同漫游洛阳城瑰丽雄伟的十三朝,一同探寻属于洛阳十三朝的牡丹奇遇。
2.在参观过程中会偶遇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踏起凌波微步,与洛神共赴人间惊鸿宴;邂逅欧阳修,共著《洛阳牡丹记》,与九贤话诗赏牡丹。与古人对话,体验古今文化碰撞。
3.通过参观牡丹阁内的牡丹,了解牡丹品种,了解它们的花色、花型、花期等特性,以及牡丹的九大色系。观察牡丹阁设计,学习如何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洛阳中轴新地标。
(二)洛阳方志馆
1.通过研学导师讲解,了解洛阳如何成为“天下之中,福地沃壤”,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角色,包括作为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让学生们加深对洛阳历史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让学生体会家乡为什么会成为“千年古都 圣贤之邦”,通过深入了解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探索古都洛阳的丰富历史,感悟司马光诗句中的古今天下事。学习历史人物事迹,感受其在各领域的卓越贡献。
3.学习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尤其是河洛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华文化各大学派的思想源头,理解洛阳作为“文化名城 礼乐之乡”的地位。学生们还可以通过触摸屏进行诗词大赛,了解洛阳的方言俗语,测试自己的方言水平等,通过互动体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4.深入了解河洛文化,感受“根在河洛 乡韵流放”的意义。探寻二十四节气之源,追寻姓氏之根,感受客家人的乡愁。领略汉语之源,品味洛阳读书音之韵。体验木偶戏、社火等非遗技艺,品尝洛阳水席,感悟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5.深刻领略洛阳“继往开来 铸就辉煌”的自信与底气。理解洛阳为什么是一座“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魅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洛阳的巨变,感受河洛大地的发展画卷。学习家乡百姓以创新引领发展的精神,重振辉煌,共同谱写新时代洛阳的辉煌篇章,激发爱国爱乡之情。
6.通过方志馆的参观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洛阳悠久的编史修志传统,从古代志书的发展到新时代的数字化成果。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志书特点,感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学生们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九都西路71号博艺文创园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