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人
一、线路简介:
新安县历史文化深厚,尤其是千唐志斋博物馆和汉函谷关分别代表了唐代墓志铭书法艺术和古代关隘的建造风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艺术、建筑和军事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这些历史遗迹背后的文化内涵,丰富知识体系。我们将研学活动与课堂知识和基地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亲身体验历史遗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由于千唐志斋博物馆和汉函谷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开展这次研学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1、线路名称:走汉道函谷雄关 品唐韵千斋墨香
2、适用对象:小学、初中
3、研学地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千唐志斋博物馆
4、课程安排:全天
二、研学资源: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汉关街道,公元前114年(西汉元鼎三年)冬,西汉楼船将军杨仆将原设在河南省灵宝市的秦函谷关移建于此,史称汉函谷关。主要遗存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关墙外向南北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总长约400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以及西南侧的1处建筑基址。
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所建。千唐志斋博物馆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墓志铭专题博物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民革中央党史教育基地、中国书法研究基地、中国唐史研究基地、洛阳文博研学基地、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以珍藏唐及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而闻名于世,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
三、研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千唐志斋博物馆和汉函谷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
(2)学习唐代墓志铭艺术、古代关隘建筑风格及其历史演变;
(3)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遗迹进行解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考古学、建筑学、艺术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实时授课和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3)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数字技术、辅助学习加深学生理解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中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4)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具有大国视野的现代公民。
四、研学线路: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千唐志斋博物馆
五、研学内容:
(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1. 了解汉函谷关:在研学教室观看新安函谷关视频宣传片,通过影像初步了解研学的对象。
2.遗址区参观:跟随研学导师到遗址区实地参观关楼遗址、城墙阙台遗迹及考古展示区,身临其境感受古代关隘的恢弘气势和厚重历史;
3.考古知识讲解:研学导师通过PPT授课,讲述考古学的兴起、发展、考古工具应用等,学生体验考古勘探的过程。
4. 考古实践:通过参与考古探方寻宝游戏互动小组配合、动手操作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耐心,让他们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千唐志斋博物馆
1. 跟随导师参观千唐志斋博物馆内的百年书房、武则天造字、拓片实践、民国地道。了解这座文字博物馆的魅力所在,丛参观过程中学习到古人的书法,感念张坊前辈对文物保护做出的贡献。
2. 跟随导师讲授唐代诗人王之涣家族墓志和国家一级文物—龟形墓志。丛历史文物故事了解古人生平事迹以及对这些厚重文物保护和书法精髓传承提出自己的看法。
3.紧跟新时代科技发展,体验沉浸式高科技文字互动体验,在科技的加持下更好保护和弘扬我们传统文化。
4.听研学导师讲解传统拓艺,动手完成一幅拓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