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课前预习:
①芒种的含义:芒种,又名"忙种",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②芒种的物候现象: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③芒种农事活动: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高潮。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田间体验和动手操作,感受农民在田间的辛苦,认识小麦的结构特点,了解小麦的用途,结合研学导师讲解,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研学导师的讲解,知晓芒种的由来及习俗,自主探究田间小麦的成熟度,以小组结合为主要方式,体验收割小麦,制作面点,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研学导师的引导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了解农耕知识,感受农作的辛苦,全面认识小麦,树立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的生活理念。
二、课程内容
1、行前准备:
馒头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的,而面粉是用小麦磨成的。出示实物,让同学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小麦是生长在土里的,小麦的径俗称为“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径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像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金黄色的。
芒种的含义:芒种,又名"忙种",斗指巳,太阳黄经达75°,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的物候现象:中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2、行前思考
①自主查阅资料,简单了解你了解小麦的成长过程吗?
②自主查阅资料,简单了解你知道芒种的由来和习俗吗?
③自主查阅资料,简单了解民以食为天,你最喜欢什么食物以及对粮食的理解?
3、行中任务
①到农耕田地:研学导师讲解1939-1944年河南大学师生农学院的事迹。
②到农耕田地:研学导师讲解芒种的特点,观察田地中小麦的特点。
③学生们体验收割:分组收割小麦,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
④学生们用面粉制作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