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课前准备:活动前围绕研学主题,利用一周时间进行活动前的准备。研学导师或班主任布置研学任务,让学生调查相关课程资料,通过问题探讨、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做好知识储备。带着问题去研学。
一、安全教育:
1.向学生普及彩虹农场研学旅行安全常识。
2.在开展研学课程期间,以小组为单位结伴而行,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
3.在开展研学课程的时候不要嬉戏打闹,不要随地丢弃垃圾。
4.自由活动期间,禁止独自行动,切忌打闹嬉戏,牢记各项具体活动安排的注意事项。
二、带着问题去研学:
1.你知道土豆怎么种植吗?
2.红薯是什么植物?
3.花生是生长在哪里?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大地劳作-农事体验拉耧种地》
课程分类:劳动实践
课程时长:60分钟
适用对象:小学
研学地点:新农人彩虹农场 - 农耕研学劳动体验田
农耕劳动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农耕文化,认识农耕工具,体验农耕劳作,更好地亲近自然,切身体验粮食来之不易;通过学习农耕文化,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敬感,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农作物种植是作物种植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堂生动的劳动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具体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了解一年四季作物的种植常识,在具体的劳动生活中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常见农作物的简单种植;
2、通过导师的讲解演练让学生们学会基本农耕工具的使用。
3、通过农耕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农民在田间劳动的辛苦,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品质,感受团结就是力量。
4、通过劳动让学生们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
农作物种植是作物种植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堂生动的劳动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参加具体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了解一年四季作物的种植常识,在具体的劳动生活中让学生们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课程实施
一、行前教育(10分钟)
行前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熟知彩虹农场研学旅行的行程安排,向学生普及研学旅行安全常识。给学生提出研学旅行纪律要求。
1.向学生普及彩虹农场研学旅行安全常识。所有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佩戴好研学旅行团队标志(如统一的帽子、校服或胸牌)。
2.在开展研学课程期间,每班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结伴而行,每离开一处研学区前检查自己的物品是否带全,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如遇特殊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
3.在开展研学课程的时候注意爱护好自己的工具,不要用活动工具嬉戏打闹,不要随地丢弃垃圾。要特别注意防中暑、防走失,学生要随时与班集体保持步调一致,不能随意离队。
4.自由活动期间,禁止独自行动,切忌打闹嬉戏,牢记各项具体活动安排的注意事项。注意安全,不玩危险性、刺激性游戏。不与陌生人讲话。牢记集合时间和地点。
二、行中探究(50分钟)
物料准备:耧、小铲子、水桶、种子、手套。
活动前准备(10分钟):
1、由活动老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任务:认农具,用农具,学种植。
2、把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人数),选出每组组长。
3、分配工具、种子、手套等。工具有铁锨、锄头、铁耙等。
活动过程中安全指导(40分钟):
1、由活动导师带领学生到达指定的农业体验地点,在去往体验田的途中,导师一定强调安全问题,不要让学生拿工具,避免相互打闹碰到他人。
2、到达体验田后,导师先给学生们告知劳动纪律,然后讲解本种植要领方法,通过示范讲解后,让学生们开始自己动手操作。
3、整个劳作活动中,导师会不断的给每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行后评价
整个劳动实践过程中,活动导师注意要时刻起到示范的作用,尽量让学生去观摩各个过程环节的同时,把安全问题贯穿始终,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锻炼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拓展知识
背景知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从二十四节气出发,多角度展现节气的农事、民俗、节日、传说、天文气候、谚语和童谣,为学生们展现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展现中国古老灿烂的中华文化。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水寨镇新农人彩虹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