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
泥土的记忆(初中)
建筑材料夯土是一种建筑材料。表示一块泥土中的空隙经过夯的动作之后变得更结实。是土材质中较为结实的建材,在古代是城墙、宫室常用的建材,在中国,最早在龙山文化已能掌握夯土的技术。 我们通过夯土课程来了解中国的古建筑文化和建筑形态,培养我们的动手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一起去见证古老工艺的力量。
费用

69 /人

适用学段初中

课程时长90分钟

课程类别自然生态

相关基地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

微信扫一扫
行前教育
夯土建筑

课前准备:活动前围绕研学主题,利用一周时间进行活动前的准备。研学导师或班主任布置研学任务,让学生调查相关课程资料,通过问题探讨、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做好知识储备。

了解函谷关、二里头博物馆的建筑形制,建设方式,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雄伟的函谷关是如何一砖一瓦地被搭建起来的?夯土是如何运用在现代建筑中的?

课程详情

一、课程背景

夯土,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材料,一锤一锤将一块泥土中的空隙夯实,变成墙、变成房.....夯土技术在我国使用的时间十分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规模使用。商、周、秦、汉时期,重要建筑的高大台基都是夯土筑成,宫殿台榭也是以土台作为建筑基底,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夯土技术是非常发达的。我们通过夯土课程来了解中国的古建筑文化和建筑形态,培养我们的动手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一起去见证古老工艺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研学主题】泥土的记忆

【研学地点】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

【年 龄 段】初中

【课程时间】90分钟

二、课程内容

1、夯土是什么?

建筑材料夯土是一种建筑材料。表示一块泥土中的空隙经过夯的动作之后变得更结实。是土材质中较为结实的建材,在古代是城墙、宫室常用的建材,在中国,最早在龙山文化已能掌握夯土的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角,土为辅助,石、砖、瓦为配角。在古代,用作建筑的土大致可分为两种:自然状态的土称为“生土”而经过加固处理的土被称为“夯土”,其密度较生土大。

2、夯土的制作方法

中国古代的城墙、台基往往是夯筑的。其工具主要有夹板、杵棒及铲、大小拍板等辅助工具。夯筑土墙从选土、比例掺和、堆土处理、干湿度掌握到夯击程序、成型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则。

夯土是一层层夯实的,结构紧密,特点是能分层,上下层之间的平面,即夯面上可以看出夯窝,夯窝面上往往有细砂粒。

3‌、夯土的主材料

传统夯土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的原状土,夯土的具体制作过程包括使用黄土、石灰、糯米粉、红糖、砂石等原材料。现代夯土墙的配比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糯米浆浓度、土灰质量以及明巩浓度为主的三合土配比方式,糯米粉浆浓度控制在1%-2%左右,土与灰的配比控制在3:1左右,明矾浓度控制在0.1%左右‌。

三、课程目标

1、了解历史古建筑的建筑材料是怎么做成的,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2、了解我国古代的夯土技术和古建筑文化。

3、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程安排
费用明细
课程费用:69.00 元/人
费用类型
费用说明
材料包
课程所需材料
课时费
90分钟课程课时费用
本文信息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改动及发布本文,否则将视作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龙门大道与永通门里坊展示路西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