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1、了解千唐志斋博物馆概况、沿革
2、了解创始人
3、千唐志斋博物名字的由来
4、了解武则天造字
5、国家一级文物——龟形墓志
6、了解书法的博大精深
7、传拓——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机
一、课程简介:
千唐志斋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先生所建。千唐志斋博物馆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墓志铭专题博物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民革中央党史教育基地、中国书法研究基地、中国唐史研究基地、洛阳文博研学基地、洛阳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以珍藏唐及历代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余件而闻名于世,章炳麟曾用古篆为之题额《千唐志斋》。千唐志斋是研究唐代三百年文治武功和书法艺术的史料宝库,因其丰富的内涵被誉为“石刻唐书”、“唐书法演变史”。我基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目前开展的课程主要有青少年书法培训、文物保护科普、唐代武则天造字学习及研究。在线路设计中推行富有科教意义的历史文化路线,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1、课程名称: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2、适用对象:初中
3、研学地点:千唐志斋博物馆
4、课时安排:半天
二、研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参观游览,了解博物馆发展沿革,近距离接触文物,了解碑刻文化,通过学习古老的传拓技艺以及分组动手、共同制作来感悟传拓技艺的艺术之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博物馆的整体参观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感悟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小组动手制作拓片,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研学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加强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培养传承非遗文化的观念,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进、锤炼扎实本领。
三、研学线路:
拓片研学——地道——故居研学——西沃石窟研学——龟型墓志研学——墓志展厅研学
四、研学内容:
1、行前:
(1)参观学习千唐志斋博物馆的馆藏碑刻,欣赏书法艺术
(2)了解传拓技艺的传承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3)了解石窟的文物价值,追寻1400年前的人民开凿这些石窟的原因和目的
(4)了解民国建筑风格,建筑特点,重温民国历史
2、行中:
(1)《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参观馆内碑刻文化及拓片作品。切身感受文物本身带来的书法魅力;与研学导师交流互动,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与背景,加深对所学文物知识的印象。帮孩子们树立目标:“写好中国字”。
(2)在寓教于乐中让青少年遵循传统技艺制作方法,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考验孩子们的眼力、腕力和耐力,遵循着传拓技艺的制作方法,让一份份拓印作品自手中诞生,体验制作传统技艺的美妙与神奇,成为文化技艺的传承人。
3、行后:研学导师总结,学生分享成果、心得。
五、研学实践环节:
1、实践具体内容:
1、拓片研学:组织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完整的拓片,从而了解中国最古老的复印技术,传承古老拓印文化。
2、武则天造字:武则天在位期间所创造的二十个文字。了解武则天造字背后的原因,解读这些文字所蕴含的内容。
3、神探狄仁杰:了解狄仁杰的官职、以及生活背景,并带领同学们共同赏读狄仁杰为袁公瑜书写的墓志。
4、郑板桥竹子:带领同学们观察竹子在风、雨、阴、晴四个不同时期的动态,以及了解竹子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和其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的特点。
5、龟型墓志:了解国家一级文物龟型墓志,及墓主人的官职地位,带领同学们细致的观察这方墓志的形制。
6、西沃石窟:了解石窟的文物价值,追寻1400年前的人民开凿这些石窟的原因和目的,了解石窟在当时社会起到的作用。最后探询为什么要把西沃石窟搬迁到千唐志斋。
7、穿越地道:通过地道通往张坊宅院,并且了解当时开凿地道的目的及地道的作用。
8、张钫宅院:了解民国建筑风格,建筑特点,重温民国历史。在宅院中的书法展厅,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书法家们的作品,帮孩子们树立目标:“写好中国字”。
附录:1、研学知识清单 2、研学手册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