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课前准备:活动前围绕研学主题,利用一周时间进行活动前的准备。研学导师或班主任布置研学任务,让学生调查相关课程资料,通过问题探讨、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做好知识储备。
知识预习:
1、了解蓝染的历史与发展
2、了解蓝染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蓝染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尝试蓝染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蓝染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设计画稿的注意点,理解不同的染色技巧决定着不同的印染效果。每一位学生的成品通过最终的集体合作来完成对蓝染的艺术畅想。
(3)情感与态度,感受蓝染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在集体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程资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篇》)是对蓝靛染色工艺的精辟总结。蓝靛染色是草木染中的一种。蓝染是草木染中最特别的,不仅是因为它独特的历史与工艺,更是因为蓝色的纯净和安详。在基地内种植了蓝染的原材料,置身自然中采摘、制靛,亲身体验、实践操作感受非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三、课程对象:
1~6 年级(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内容深度适当调整)。
四、课程时长:
90分钟
五、课程内容:
(1)古人植物染色——了解蓝染的历史与发展。
(2)趣味感知,文化浸润,了解感知氧化实验。
(3)学习扎染技法,了解扎染工艺发展史,应用扎染技法体验蓝染手工艺。
(4)情感共鸣,总结呼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采蓝制靛,染出中国蓝。传承中国传统蓝染手工艺,树立文化自信。
(5)作品展示、互相欣赏学习、探讨交流。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伊禾三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