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
中国粟渡(小学)
学习农业文化知识,了解小米驯化过程、小米加工方式的演变和现代化粮食加工科技。让孩子了解中国粮食的发展史和粮食在国家发展层面的重要意义。
费用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适用学段小学

课程时长半天

课程类别传统文化自然生态

相关基地卓安农场神农本草研学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微信扫一扫
行前教育
行前教育

随着我们种植技术的发展与对自然不停的探索,在不同时期主要种植粮食的品种也有很多不同(了解不同时期的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1)粮食——中国万年农耕史的主角

据考古发现,我国早在一万年前就已经有谷物种植。如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年前的碳化粟米粒,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稻杆、稻叶。在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了10000年前的稻米遗存。可见我国的农耕文明可以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追溯。

(2)黍(糜子)——中国人最早的主食,中国北方最早被驯化的作物距今9000年到7000年左右,位于黄河中游两岸的华夏先祖开始人工种植黍。这是农业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北方。靠着种植黍提供的稳定食物来源,这批人成了北方最早开始由采集狩猎社会转型为定居农业社会的人。对农业技术刚刚起步的中国北方先民而言,驯化黍的意义非凡。这些沿着渭河和黄河的黍农,奠定了日后的华夏文明基础。黍作为中国北方主食的历史持续了数千年。东周时期,路过已经化为废墟的宗周的西周遗民仍然在《诗经·王风·黍离》中发出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哀叹。

(3) (稷)——粟的驯化比黍要稍迟一些,从狗尾巴草驯化而来。虽然粟和黍都是旱地作物,但粟的抗干旱能力和耐贫瘠能力远不如黍,但因其产量稍高,故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支撑规模更加大的聚落以及更为复杂的社会形态。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中华先民开始大量种植粟。华夏先民因为长期种植黍、粟,使其在东亚众多人群中成为率先脱颖而出,进入文明时代的族群。粟在先秦也称为“稷”。当时人们很迷信自然,称社为地神,稷为谷神,故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称为社稷。因而社稷即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4)——中国农民给世界的礼物,稻的驯化起自中国。在古代的中国南方,稻这种作物,也是东亚起源的三种主要禾本科作物中,唯一一种至今仍维持中国人主要口粮来源的。稻是中国南方从古至今占据统治地位的绝对优势粮食作物。驯化稻更是上古华南人民赋予世界的一大礼物!从华南起源的栽培稻逐渐被引种到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地,成为当地最重要的主食。我国从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明代以后,水稻更加发展。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5)——来自两河流域的作物周朝开始,中原地区的华夏人群和西域的原始印欧人群产生交流,一种起源于两河流域(伊拉克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作物传入中国,这种作物在其后两千年里逐步取代了粟和黍的地位,更在宋朝以后成为中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华夏人将新作物命名为“麦”。麦在春秋时期已经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汉魏时期由于石磨的推广,麦子磨成面粉,这一饮食史上的进步,也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6)——豆类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灌溉的发展,人们才有条件种植对水土要求较高的菽,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作物。这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7)玉米、马铃薯——来自美洲的舶来品明朝末年,哥伦布从美洲带来的玉米和马铃薯穿越阿拉伯来到中国,助力清朝的人口从8000万飙升到4.3亿。直到20世纪80年代,玉米都是很多中国家庭的主食。在高产的水稻、小麦和玉米面前,黍、稷已经黯然退场。

课程详情

中国“粟渡”

一、课程背景:

    卓安农场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发祥地之一,其从远古历史记载,文化传说中,体现最早的中国粮食作物的种植,以粟、黍为主这一历史实证。农业是我国基本命脉产业,以粮为本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基本国策,通过了解粮食与人口、粮食与经济、粮食与科技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研学,了解我国粮食基本国情,了解小米加工方式的演变,了解现代化粮食加工科技;熟悉课本中经常出现五谷所指的具体对象和植物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现场教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多种体验活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参观现代化小米加工车间,了解国家先进工业技术,增强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意识,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方面。

三、课程对象:

1~6 年级

四、课程时长:

半天

五、课程内容:

 

时长

教学形式

适用年级

 

 

 

 

 

 

五谷

 

 

中国粮食

 

 

40分钟

掌握中国粮食的发展,了解中国粮食的地域分布,掌握粮食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学会辨识五谷

多媒体授课

现场场景授课

总结分享

3-6年 级

 

小米加工历史

 

45分钟

 

了解小米加工的历史,小米加工器具上的演变;

体验:舂米、碾米

现场讲解

互动体验

图板演示

总结分享

 

 

现代化小米加工

 

 

45分钟

走进小米加工车间,了解现代化小米加工的过程,以及加工过程中的科学知识,了解小米加工中产生副产品;

 

现场观摩

五感体验

总结分享

 

 

农业小能手

 

 

90分钟

分析种植粮食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

动手操作:创意稻草人

小组讨论

小组分享

完成报告

动手实践

 

         

六、研学手册:

课程安排
费用明细
请登录会员或当前会员没有查看权限
本文信息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改动及发布本文,否则将视作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卓安农场神农本草研学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卓安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