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要真正落地落实,学校必须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对研学旅行进行校本化探索。
艺术研学、军事研学、科技研学、文化研学、乡野研学……今年暑假,随着疫情的缓和,形形色色的研学夏令营也如热浪般涌来,迎来了研学游的“高光时刻”。
劳动教育评价作为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教育实施的“指挥棒”,亦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直接关系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方向。
研学旅行之所以发生诸多变化,既是为了切入当下市场热点,也是进一步挖掘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及从业者的求变。
作为家长,除了给孩子制定好常规科目的学习计划,更需要让孩子好好补习“劳动”这门课。这门课程补好了,不仅对学习有相应的促进作用,还将收获难得可贵的品质与素养。
对于研学游来说,研是基础,学是目的,游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
研学旅行与普通观光游有何不同?怎样设计一条靠谱的研学路线?行走的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收获什么?当前,研学旅行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劳动课程独立、劳动课标面世,是我国义务教育史上劳动课程的两个“首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落实劳动教育,是每一位区域和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研学旅行过程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如果出现学生受伤的情况,责任如何划分?
7月14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有关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板块建设情况。
2025-07-05
2025-07-04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