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行前教育详情内容

“国色天香,盛世牡丹”——牡丹文化探究之旅

发布时间:2025-04-17    浏览次数:2

二、设计意图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千年古都、牡丹花城”的美誉。牡丹是洛阳的文化象征之一,洛阳宫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洛阳的非遗名片。“国色天香,盛世牡丹”——牡丹文化探究之旅是以感受千年历史为主线,紧密围绕“踏入户外课堂,感受自然之美,欣赏牡丹身姿,学习牡丹文化”展开的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此课程以本年龄段教材内容为参考,深化跨学科整合,结合本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从而精选的活动主题,为了更好的使研学实践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促进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衔接,因此设计本次研学实践活动。

三、研学亮点

1. 牡丹科普

牡丹象征高贵与典雅是幸福和平、繁荣昌盛,被誉为国花。学生们观赏牡丹相关的文物,倾听牡丹的历史故事,读一读牡丹品格的来历。全方位认识牡丹,更深刻了解洛阳的文化底蕴。

2. 诗词里的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们用百种花样颂赞牡丹。学生们研读牡丹相关诗词,认识牡丹的深刻文化底蕴。

3. 着汉服踏春赏景

学生们身着汉服,学习唐代礼仪、步态等,化身“小唐人”游园,感受“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古典意境,观察植物特点,感知自然之美

4.着汉服踏春赏景

学生们身着汉服,学习唐代礼仪、步态等,化身“小唐人”游园,感受“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古典意境,观察植物特点,感知自然之美 

四、课程主题

踏入户外课堂,感受自然之美,欣赏牡丹身姿,学习牡丹文化                                                                      

五、课程目标

1. 通过牡丹阁展览区的文献资料,历史文物等,结合现代高科技手段,让学生们了解牡丹栽培历史,品种演变等,向学生们传播牡丹文化。

2. 了解牡丹文化,理解牡丹作为“国花”的象征意义。通过汉服礼仪,观赏牡丹等活动,感知唐代审美,增强文化认同。

3. 学习牡丹特性,通过观察记录,书签制作手工体验,提升动手能力与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4. 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磨炼坚强意志、促进身心健康,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无形中促进学生家国认同的责任担当意识。

六、课程安排

活动前家长可协助学生查阅资料并思考以下问题:

1. 你见过的牡丹都有什么颜色的?

2. 查询并背诵两首关于牡丹的诗歌。

3. 牡丹花的花期一般是从什么时间开始?

4. 牡丹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研学实践活动行程

课程一:开营授旗,待队出发】

 在指定地点集合,带队导师宣布活动开营仪式,授予队旗;教练宣讲研学活动计划、营部组织名单和活动纪律。仪式结束,开启一天的研学之旅。

课程二:踏上征程,开启研学之旅】

乘车前往洛阳神州牡丹园,车上互动,强调行车安全、注意事项及研学活动流程

课程自然探索,赏花踏青

 学生们身着汉服,深入自然之中,观赏各种特色的植物,欣赏正在绽放的牡丹。学生们仔细观察,倾听溪水潺潺、鸟语花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全方位感受春天的魅力。

课程:【春日锦囊--植物书签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学生们通过捡拾吹落的花瓣和树叶,完成制作独属于春天的“锦囊”,用行动把春天保留下来。

课程:【餐前文化,有序进餐】

       教官安排做餐前文化,从小养成珍惜食物及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背诵《悯农》、《感恩词》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用餐结束中转换乘前往天堂明堂。

课程观洛阳中轴

 大家站上牡丹阁的四隅重楼,展望洛阳中轴线,向东俯瞰龙门山,看伊水缓缓流过。学生们换个角度看洛阳,感受家乡的美丽风景

课程:【以花为媒,遨游洛阳

 跟随牡丹仙子的脚步,学生们来到牡丹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的加持,大家看到牡丹的绚丽多姿,认识牡丹的多种形态,学习牡丹的生长特性和自然状态,感受牡丹文化。

课程:【从诗词赏牡丹

 赏析洛神赋,相遇欧阳修,大家学习牡丹诗词,同时认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吟诵大师的作品,深化课本知识,同时在游览中认识牡丹的历史地位。

课程九:【研学总结,颁发奖项】

 学生们对今日研学活动进行总结,讲述研学感受和收获导师评估学生表演,进行奖项的颁发。

课程十:【总结拍照,温馨返程】

 学生们拍照留念,乘车返程,结束愉快的研学之旅!

七、课后延伸

回顾当天研学活动内容,绘制研学路线,标注活动内容,并将每一个环节讲述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使未参与活动的家人、朋友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罗列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解决方法,尚未解决的可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自行解决或共同探讨,研学活动中学习到的本领与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学以致用。

相关研学
相关行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