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430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洛阳市老城区瀍河入洛河口西北角,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占地面积约47.7亩,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它不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凝结着中华先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历史起点与重要组成部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余公里,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历史上长期是沟通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生命线。洛阳是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的城市之一,最早的隋唐大运河在洛阳挖下第一铲。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宣传和普及隋唐大运河这一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回洛仓
回洛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回洛仓遗址的发掘可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制度及粮食储藏保管等,提供可贵的实物资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回洛仓作为中国申报的"中国大运河"核心组成部分内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