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劳动教育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但审视劳动育人的现实,育人目标的确立、育人模式的构建、育人实践的落实还有待提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应该如何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青少年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呢?
今天我们以船政研学为案例,探讨当前各地研学基地资源开发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研学基地课程化开发的策略。
日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中小学美术》杂志,刊发洛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员王洋的研究论文《利用龙门石窟石刻艺术资源开发篆刻特色课程》。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得怎么样,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经验,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去评价,这些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为适应研学旅行数字化发展,特开发乐享研学公共服务平台APP乐享研学,通过该APP实现研学旅行课程与线路的规范化,打造精品研学。
科普所普及的应该是确定性的知识,而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很多是非确定性的、碎片化的,这就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衔接整合机制,把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在这方面,博物馆可以大有作为。
创新教育模式来培育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智能化时代的需求是提升我国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一步。
学校里从来都不缺“学会”了知识的孩子,但只有“会学”的学生才能长期保持好的成绩。
自然给人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人类对美好事物最初的兴趣和爱好,都来自大自然的启发。
2025-07-05
2025-07-04
2025-07-02
2025-07-01
2025-06-28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