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让劳动教育“活”起来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发表时间:2021-04-16    浏览次数:20221

  小学的劳动教育有待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机会有待增加,劳动意识有待加强,劳动素养有待提高。2020年3月20日,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对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内容、评价等做出了明确的指引。这些都是对目前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现象的纠偏扶正。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使命就在于要使劳动进入个性的精神生活、进入集体生活,要使热爱劳动早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校要多渠道拓宽劳动教育途径,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增强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思想引领,活用校园文化,以物育人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青年。学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场所,应该自觉担负起开展劳动教育的责任,而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学校的一草一木都饱含师生的汗水与期望,都烙下师生的印记,持续开展植绿、护绿、赏绿、写绿、悟绿等植根于校园的专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劳动,在劳动中感受、传承和发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统一价值观。
  在“写绿”活动时,我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建校初第一批行政领导亲手栽下的芒果树,写它的形、品它的神、感它的魂,在写作分享中学习芒果树的坚强不屈、感悟前人栽树的期盼、体会担负的重任……
  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点、一人一事都被赋予生命意义、精神的传承、育人的气息,学生在熏陶中自觉传承学校积淀的文化,劳动也可以成为校园的一种思想引领。
  二、常态劳动,活用校园生活,培养习惯
  “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思想决定行动,行为养成习惯。学校劳动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建立“班级值日”制度。我们把校园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让校园每天的卫生清洁和保洁工作由各班级包干负责,由大队委进行评分,纳入每月的“文明班”“五星班”评比。这样既美化了校园,又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提高劳动能力。
  2.开展“校园护绿行动”。我们将校园绿植划分区域,让班级认“责任田”,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美化活动,每天班里表现得最好的学生可以在第二天参与校园护绿活动。他们可以在课间、午间休息时为“责任田”锄草、浇水……学生守护着自己负责的园圃,等到花开了,果树结果了,那些曾参与护绿活动的学生可亲手泡一杯花茶,吃一个果子,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乐趣,真是一桩美事!劳动变成了学生表现得好才能获得的殊荣!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含义。
  3.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直开展“校园十大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最美劳动少年”,每月一评,获此荣誉的学生可以把个人照片放到学校美德少年专栏,供全校师生学习,这对学生本人也起到激励作用。今日之楷模,必能成为明日之栋梁。
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常态劳动教育,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习惯性行为,让劳动教育渗透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无须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三、全科渗透,活用学科资源,以课育人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由于目前国家课程设置上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劳动教育课程,这给学校在劳动教育的校本资源开发方面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我校的教师们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家长的资源、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大手拉小手,劳动实践月月有”校本劳动实践手册,并在每周一节的劳动课上进行学习。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劳动课上,教师教给学生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和嫁接技巧,并在植树节中灵活运用:学生们积攒了花泥,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带领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为校园的绿色植物培土、施肥、除草……同时把课上学到的种植、嫁接方法拿来进行新植树,包管包活,精细管理,播种希望。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合作,在劳动中掌握劳动技能,在劳动中提高劳动能力。
  劳动教育还要跟各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树立“大劳动”的观念,做到时时可劳动,事事可劳动,科科可劳动。上完书法课,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文房四宝收拾好,把毛笔和砚冲洗干净,把桌椅摆放整齐,持之以恒也可培养学生自主劳动的好习惯。
  四、特色活动,活用生活实践,拓展外延
  好的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深化记忆,形成技能,激发创新的有效手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特色劳动技能活动。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项目,低年级主要开展自我服务性劳动和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个人卫生清洁、整理书桌和书包、收拾房间、扫地、简单物品清洗等等;中高年级则在低年级的要求上增加难度,开展家居清洁、班务整理、植物种植和护理、废物利用创意show、简易餐点制作等活动,并增加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和研究性劳动。
  例如,我引导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劳动:发足够多的豆芽做一个菜。学生对发豆芽从未接触,于是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豆子浸泡的方法、计算豆芽发芽率、研究影响豆芽长得壮的因素、炒豆芽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亲身的实践、深刻的总结。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始终处于一个兴奋的学习状态,乐此不疲。这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新尝试,也是学科知识与劳动技艺综合运用的新范例。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各种特色活动中活化教育内容,学生才能真正增长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五、三位一体,活用人力资源,协同育人
  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已是教育界一个不争的共识。劳动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否则,学校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学校作为牵头人,要做好与家长、社区的沟通,达成共育目的。
  为了达成教育共识,我积极主动地联系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也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指导和监督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和学校劳动教育进行共振或有效互补;同时我也积极利用家长资源,定期邀请有专项劳动技能的家长来学校授课,其中就有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等实践课程;我还组织学生成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去家长承包的地里进行劳动,感受春天的莺歌燕舞,夏天的鸟语蝉鸣,秋天的五谷丰收,冬天的能量积蓄……
  学校还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每年,我们都与社区联系,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到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去鳏寡孤独的老人家里进行送温暖……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让劳动教育取得最大的成功。
  六、线上学习,活用网络平台,寓教于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学习成为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全新方式。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形式。
  例如,二月的劳动教育主题是“元宵团圆,共尝汤圆”,教师把包汤圆的视频发给家长和学生学习,然后由家长指导学生包汤圆、煮汤圆。学生还把包汤圆的方法拍成视频,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来展示。大手拉小手,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学会包汤圆是一种劳动技能,能汲取经验,把自己的劳动收获总结成经验,再向大家表达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劳动锻炼,同时还增进了亲子感情,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劳动成就感,在云分享中快乐成长。
  多渠道拓宽小学劳动教育途径,将劳动教育变“活”,让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魅力,在实践中创造出劳动成果,在享受成果中提升了劳动素养,真正做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