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论旅行社在研学旅行中的“内功修炼”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发表时间:2021-01-28    浏览次数:29996

研学旅行被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关注,但是不少提供研学旅行服务的旅行社却未能重视其教育属性的本质,观念上的错误造成了他们在提供研学旅行服务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针对问题,旅行社只有加强自身内功修养,才能赢得更多中小学生的信赖与喜爱。

  一、旅行社提供研学旅行服务时存在的问题
  (一)将旅游混同于旅行
  旅游,现代社会中人们更注重的是其休闲性、享受性,对于游客而言,旅游是花钱买心情、买享受的过程。而旅行,尤其是研学旅行,最主要的目的是“研究性学习”,通过中小学生集体出行,用一种体验性的方式寓教于行,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不少旅行社的研学旅行活动安排只是生搬硬套地在过去“春秋游”“夏令营”的基础上加了几个主题、活动中设计了几个小互动,而实质的活动安排仍是几个景点的游玩,配备传统的导游带团进行讲解,学生在旅行活动中没有活动体验、实践、反思来建构知识、创新知识,与过去的春秋游相差无几。
  (二)用行程替代了课程
  许多旅行社的研学产品大都没有规范化、系统化、课程化,所谓的研学课程只涉及景点、餐厅、酒店及行车路线的行程安排,没有完整地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排和课程评价四大要素的研学课程,基本用行程替代了课程。
  (三)将导游等同于研学导师
  根据《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研学导师与导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导游的工作职责是提供导游、食住行等生活保障服务。研学导师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制订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通用的研学导师证的前提下,不少旅行社提供的研学导师都是导游,只有少数旅行社能提供分别持导游证和教师资格证或一人能同时持双证的研学导师。说明在目前研学旅行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旅行社都将导游直接等同于研学导师。

  二、旅行社在研学旅行服务中的内功修炼
  (一)建立完善的研学旅行安全机制
  研学旅行需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所以安全是研学旅行的首要条件和基本保障,作为承办方的旅行社,必须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研学旅行安全机制。
  1.设立安全管理部门
  在旅行社内部成立专门针对研学旅行的安全管理部门,或由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职责。
  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旅行社作为研学旅行的服务机构,应针对性地制定研学旅行安全和应急预案,真正做到“应急有预案”。研学旅行安全应急预案应考虑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走失情况、财物丢失情况的处理,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的预防及处理,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等。
  在完善应急预案的同时需制定操作手册,并定期组织员工演练,不仅将安全意识植根于所有工作人员脑中,还增强了研学服务团队的安全应急实战能力。

  3.审核相关企业资质
  研学旅行服务涉及饮食、住宿、交通、游乐场所、研学营地、旅游景区等各方面,旅行社在开展研学旅行时,一定要严格审核相关企业和组织的资质,提前进行实地考察,选择安全信誉有保障、资质完备的企业与组织合作,以确保研学旅行中学生的安全。在与相关企业组织签订合同时,应针对研学旅行团队的特征,明确罗列涉及安全的条款。
  4.充分宣传形成合力
  首先,旅行社可建议学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研学导师在研学活动开始之前,应提前到学校进行安全知识宣讲,从而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认真接受相关研学旅行的安全教育,知晓旅行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始终牢记安全第一。最后,保证家长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发放告家长书明确安全注意事项,通过微信群、APP、公众号等保持与家长的实时沟通。
  5.购买保险有备无患
  研学旅行的承办方要为学生购买旅游意外险,配备保健医生,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二)完善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教育,旅行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对于研学旅行课程,无论是校方、基地还是承办方,都应该把教育放在首位。旅行只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研学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的一种方法,二者不能本末倒置。
  1.课程要素完备
  研学旅行与夏令营、游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活动内容必须课程化,夏令营和游学主要是旅行社配合家长的需求安排旅游行程,主要目的以“游”为主,而研学旅行由教育部主导,学校主办,旅行社承办,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普通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目的则以“学”为主。
  旅行社独立或与校方联合开发的研学课程必须注重课程的四大要素: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充实的课程内容,与课程内容衔接紧密的课程安排和最终的课程评价。
  2.课程定位准确
  旅行社开发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要结合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和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并注重课程的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尽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避免出现“重游轻学”,避免出现研学课程中过多地渗透多种学科任务、囊括较多专业性问题,使学生“学”的任务过于繁重,缺失旅行体验的幸福感,导致研学旅行成为新的学习负担。

  3.提升课程内涵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设计时,需考虑学生在旅行过程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和参与体验,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性。同时让学生以生活实际为观察视角,通过团队合作,加强教育的生活性,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把学生从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最终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的品质和内涵。
  4.研学手册精致
  研学课程还应包括一份详尽的研学手册,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契合的文案,且内容涵盖全面,可以包括此次研学旅行的主题、目的、研学内容(包括核心问题)、行程介绍、行程地图、学生分组表、安全事项、纪律要求、物资清单、通讯录等,既帮助学生了解整个研学旅行的基本情况,也方便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提高监督质量,明确纪律要求。
  5.评价体系可行
  研学旅行课程必须搭建层次化、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每天都可以进行的“小组竞赛”“小组互评”和“小组总结”,或者到一定阶段再进行的“作品展示”“研究报告”“任务答辩”等。每个时间节点都需要自评、互评和点评,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研学导师不仅要关注研学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从制订方案到实施开展的过程。研学主题不同,评价的侧重点也可不同,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加快研学导师培养
  研学导师不是传统意义上学校的教师,也不同于提供导游、讲解服务的导游人员,市场对研学导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学导师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也要充分了解旅游行业的知识,同时具备专业的教育素养和旅游素养。此外,还要制订研学旅行的教育教学方案,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体验性活动。
  1.培养路径
  在研学导师培养体系中,将导游培养成研学导师是目前最快捷的方法。导游的服务意识强,积累了很多户外讲解经验,具备团队间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于研学这一新领域,导游适应最快,但需重点加强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已被纳入高校培养专业,研学导师培养体系也更加完善,研学导师的专业能力也更强。对于旅行社来说,为加快研学人才进入市场的步伐,可以考虑与院校建立订单制或学徒制培养模式。
  2.培训内容
  (1)教育教学技能。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通过集体出行的方式走进自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加深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研学导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所以研学导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2)完善的知识储备。完善的知识储备是增强教育教学技能的基础,研学旅行拥有很强的目的性以及明确的教学任务,想要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研学导师自身就要有完善的知识储备。在研学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研学课程涉及的内容,还要拥有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目标顺利开展活动。
  (3)组织协调能力。研学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兴职业,不仅需要掌握研学实践知识并熟练运用,而且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因为研学旅行是一项集体出行的活动,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研学基地、旅行社等多方共同参与,一个拥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研学导师能够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因此研学导师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