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发表时间:2020-05-15 浏览次数:12940
研学旅行,即研究性学习+旅行体验,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察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简单讲,就是让学生“边进行研究性学习边旅行体验”,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并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建设成就等。近年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学校组织和与研学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学旅行,通过“行万里路”来“解万卷书”。今年受来势汹汹的疫情影响,学校停课,研学旅行被迫按下暂停键,不少研学机构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从业者不断流失。
如今,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控制,各行各业慢慢重启,成都市中小学也开始全面复学,在复苏背景下,研学旅行怎么办?出路在哪?近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成都市教科院发改所副所长,成都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史玉。她梳理了成都研学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就疫情背景下,针对学校与研学机构如何在困境中突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史玉:中国人自古就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中小学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不同于校内学科教学,它是一种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融研究、学习、体验、探索等综合实践为一体,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与体验,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担负着极大的教育功能。它既是陶行知先生实证过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更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史玉:研学旅行是近几年新兴并快速发展的,因此发展中的问题肯定是不少的,主要问题和瓶颈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包括研学导师在内的有关研学旅行专业人员极度匮乏。当前市场上的从事研学旅行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是从事旅行行业的,有些是从事教育辅导培训行业的,很多对研学一知半解,从事研学旅行活动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度和宽度,使研学实践浮于形式。因此,研学旅行相关专业的建立,师范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教育教研部门及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培训相关教师和研学机构现有的从业人员相结合的方式,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二是目前研学旅行市场较为混乱,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等运营、管理及服务等各个方面都不够规范,没有科学规范的行业标准。政府参与或者引导专业机构制定科学规范的行业标准,对相关机构进行行业规范。所以培养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等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研学旅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三是课程开发建设问题。课程是教学的核心,没有好的课程是不可能达成教育目标的。当前研学课程的开发建设还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这是研学旅行的一个瓶颈问题。课程开发建设需要专业机构联合专家、一线教师、研学基地、研学机构等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开发研学课程资源,完善区域课程体系。以保障研学旅行有效高质开展。四是安全保障问题。这是首要关键瓶颈。安全问题是研学旅行市场发展的不可逾越的“红线”。也是研学旅行全面健康发展制约因素。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建立良好秩序,与保险公司协商推出研学旅行险,引导各方合作分担安全责任,确保安全出行。
史玉:这次疫情按下的暂停键,正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时机,让过热的研学旅行有一段冷静反思的时间,去掉浮躁与盲动,回归理性与科学,回归教育的本质。疫情使旅游业、博物馆等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不少旅游景区、博物馆等都推出了网上游景区、网上参观博物馆等,这既给了我们启迪,也为我们开发网上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课程资源。无论是学校,还是研学机构,都应该积极应对,创新研学旅行的方式,利用丰富的网上研学资源,开发线上研学课程,与学校合作,开展线上研学旅行活动。参与研学旅行的各方都应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把过去开展的研学旅行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反思总结,找出不足,提炼成功经验与成果,然后不断修炼内功、培训相关人才,完善已有研学课程与线路,开发新的课程与线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