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
位置:首页研学资讯详情内容

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这些方法快来学习

来源:《中国教工》编辑部    发表时间:2024-07-09    浏览次数:4405

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音乐学科深受小学生喜爱,在融入劳动教育方面有自身的特殊优势,值得进行系统的探索尝试。

一、丰富拓展劳动曲目,增强劳动教育融入的系统性

教师可以将小学音乐课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性地设置不同劳动音乐主题,在实际教学中丰富拓展、综合运用,让学生全面、系统感知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是增加不同时期的劳动歌曲。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诞生了许多歌颂劳动的优秀音乐作品,为充实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素材。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南泥湾》、《军民大生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打起手鼓唱起歌》,改革开放时期的《从头再来》、《天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劳动托起中国梦》、《我奋斗    我幸福》。这些音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明白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的主旋律,增强他们对劳动创造的认同。

二是拓展不同地域的劳动作品。劳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中也有很多展现劳动场景与劳动者风貌。音乐课可以通过各国家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劳动音乐作品,如前苏联的《劳动颂》,斯洛伐克的《劳动之歌》,美国的《勤快人和懒惰人》,我国藏族的《打青稞》、哈尼族的《渔歌》,让学生以更宽广的视角了解劳动,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是世界人民共同信奉的幸福生活准则。

三是融入不同题材的劳动音乐。音乐课能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赞美不同职业劳动者的歌曲不胜枚举,如歌颂农民的《农民兄弟》,歌颂工人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歌颂教师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颂医生的《大爱为医》,歌颂解放军的《咱当兵的人》,歌颂警察的《忠诚》。这些歌曲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不同劳动中发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对不同职业的认同感。

二、多维体验劳动情感,增强劳动教育融入的趣味性

音乐教学是一个让学生进行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就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多个维度体验劳动情感,与歌曲共情、共鸣。

一是在仿乐游戏中体验。许多劳动歌曲是生动、欢乐劳动场景的艺术呈现。教师可设计模拟歌曲中劳动场景的仿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情感熏陶。如《粉刷匠》这首歌表现了粉刷匠劳动时快乐、风趣的情景。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传递刷子的游戏,带头手拿刷子边按节拍走步边做上下粉刷的动作,到第一句结尾传给一名学生,再依次传给下一名学生,直到歌曲结束。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用其它的粉刷动作体验歌曲,通过在游戏中反复聆听音乐,不断丰富劳动情感体验。

二是在随乐律动中体验。音乐课中的律动是把所听到的音乐各要素(音高、节奏、旋律、强弱等)及内心感受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可根据劳动歌曲旋律特征,设计适合学生的律动形式,让学生在随“劳”而“动”中感同身受。《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又不乏幽默感的歌曲,表现了老爷爷为顾客理发的欢乐场景。教师可用理发师的典型动作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可以先全班一起律动,再同桌之间分角色(老爷爷、顾客)律动。变化的律动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老爷爷的熟练动作和快乐心情,深度体验音乐中所表达的劳动情感。

三是在唱乐抒怀中体验。教师可让学生先经历游戏和律动的体验活动,然后再带领学生进入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歌唱,通过从“轻声唱”到“动情唱”的过程,逐步完善歌唱细节,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达到“以乐育劳”的效果。比如在教唱《理发师》时,教师可先从轻声唱入手让学生记准歌曲,再引导学生带入场景、角色和感情演唱,让歌声从惯性变得富有弹性、充满灵性,劳动情感的体验自然得到升华。

三、促进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教育融入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情感的滋润、艺术的欣赏,还是实践的阵地、锻炼的平台。

一是创编儿歌助记。小学生对日常看似普通的劳动常常不得要领,教师可带领学生创编儿歌,再经传唱,帮助他们记住劳动技巧,提高劳动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可以将劳动动作编成简洁明了的歌词,再配上欢快活泼的旋律,也可以利用教材现有劳动歌曲进行歌词改编。如学生每天中午在教室用餐,吃饭前后都要擦桌子,可围绕怎样用抺布、怎样擦干净编词谱曲,创编儿歌《擦桌子》。

二是动作示范引领。对小学生特别是低龄段学生来说,劳动技巧的掌握主要还是靠家长、教师手把手地教。音乐教师在带学生创编儿歌的基础上,还可带学生多练习,便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如可以创编《扫地歌》,向学生演示如何握扫把、按什么顺序扫、凳子底下的垃圾如何扫干净、如何把垃圾扫到簸箕里。歌曲帮助学生熟记了劳动方法,教师又让学生掌握了劳动技巧,这样劳动歌曲的作用就得到最大发挥,音劳融合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三是融入实践平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为学生搭建融于学习、融于课堂的劳动实践平台,对音乐教学来说,这方面也有很多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比如,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室都是共用,音乐教室的管理、秩序维持等可以纳入劳动教育教学实践,让学生唱着劳动歌曲的同时进行实践,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此外,在开展音乐主题班会、各类艺术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多让学生参与乐器、道具、服装的整理,让学生个个成为“小忙人”,用教师的“懒”换来学生的“勤”,促进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的深化。(作者张剑锋系浙江省湖州市龙泉小学教师)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共同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15538520101),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推荐研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