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后查看
适用学段小学
课程时长50分钟
课程类别传统文化
相关基地广发青铜技艺博物馆
课前准备:
活动前围绕研学主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学生们调查相关课程资料,通过问题探讨、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做好知识储备。
1、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哪个朝代?
2、青铜器的用途有哪些?
一、课程基本信息
研学主题:手工泥塑与涂色
研学主体:小学
研学课时:50分钟
研学地点:广发青铜技艺博物馆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掌握青铜器的基本造型特点与纹饰意义,初步知晓DIY青铜器的简化工艺。
2. 能力目标:通过亲手制作青铜纹饰坯体、模拟铸造,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空间创造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培养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体会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三、课程内容
(一)趣味导入:青铜文明小课堂
1. 情境互动:主课老师手持青铜鼎模型,提问引导、结合图片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用途,用故事化语言讲述,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播放简化版青铜文化视频,讲解青铜器的历史地位。通过实物拓片让学生触摸纹饰纹理,加深印象。
3. 任务布置:发放“青铜小工匠”任务卡,亲手设计制作一个带纹饰的‘小青铜鼎’,先跟着老师学纹饰雕刻,再完成自己的作品,最后评选‘最佳创意青铜奖’”。
(二)技能学习:纹饰雕刻与造型
1. 示范教学:专业老师在操作台演示DIY步骤。
2.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制作坯体与雕刻纹饰。
3. 初步验收:学生完成坯体雕刻后,老师检查作品完整性,随后将坯体晾干。
(三)核心实践:模拟“铸造”与上色
1. 干燥处理:老师讲解“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基本技法和条件。
2. 上色教学:导师演示上色步骤。
3. 自主上色:学生佩戴手套与护目镜,开始给晾干的坯体上色。
(四)成果展示与文化延伸
1. 作品分享:每位学生手持自己的DIY青铜器作品,依次上台介绍,老师与评价和指导。
2. 知识拓展:播放“现代青铜器传承”视频,讲解如今工匠如何保护与复刻古代青铜器,引导学生思考。
3. 表彰总结:评选“最佳创意青铜奖”“最精致纹饰奖”,颁发结课证书,合影留念。